当前,“新基建”成为热议名词。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部分。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伴随“新基建”按下加速键,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的5G网络布局和建设正密集展开,国内多个省市已抢先发力。截至3月底,全国已建成5G基站达19.8万个。网络建设加快的同时,终端也进入蓬勃发展期。截至4月20日,已有95款终端获得入网许可,售价在2000元以下的5G手机已经面市。
5G在“新基建”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
网速飞快,是大部分人对5G的第一印象,然而5G的意义远不止于此。5G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变革点,是当前“新基建”的领衔领域。
从5G直播让网友“云监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进展,到5G大宽带网络支持几亿人远程居家办公、在线教育,再到5G远程会诊、5G热成像测温、5G AGV无人小车等的广泛应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5G以“大带宽、低时延、广联接”的特性,在抗击疫情中初露锋芒,也为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认为,5G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它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5G作为万物互联的新引擎,相对“新基建”中的其他领域,5G在自身的带动性,以及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上,都是比较有特色的。
“新基建”为5G建设按下“加速键”
自2019年5月三大运营商在北京向首批5G友好用户授牌并发放手机以来,中国5G商用的步伐越来越快。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了5G牌照,2019年10月底,运营商宣布5G正式商用,首批在50个城市开通。
运营商在大规模建网的同时,促进5G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近日,《北京市5G及未来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年-2035年)》、《福建省加快5G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山西省《一定牛彩票网:免费开放公共资源支持5G基站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印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吕欣阳研究梳理,截至2020年2月底,我国各省区市共出台5G政策文件累计达200余个。各地5G政策的共性体现在网络建设、技术攻关、产业培育等方面,差异部分主要体现在应用领域方面。各省根据自身产业环境和民生需求的差异,提出了“接地气”的重点应用发展领域。
例如,北京、上海、杭州分别提出依托冬奥会、进口博览会、亚运会等重大属地活动,打造“5G+4K”的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山东的“5G+智慧海洋”应用、山西的“5G+智能矿井”应用、上海的“5G+金融服务”应用、广西的“5G+智慧港务”等,这些特色应用领域均与当地产业发展情况息息相关。
5G“新基建”发轫经济新动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刚起步的5G网络建设与产业发展带来了困难,但也催热了对5G的需求。
此次助力疫情防控,通信厂商锻炼了打硬仗的能力,丰富多彩的5G应用既获得了“练兵”的机会,也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5G业务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宣传效果。疫情过后,5G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事实上,业内普遍认为,5G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资料显示,在4G时代,中国三家运营商“三张网”6年约投资8000亿元;在5G时代,三家运营商虽然将建设两张大网(电信与联通合建一张网),但由于5G基站数远多于4G(5G宏基站数与4G相当,但业务密集地区的微站数将是4G的数倍),总投资依然非常可观。当5G网络建设进入高峰期,还将有力带动上游天线、射频器件、光模块等通信元器件和软件、5G终端等细分行业的投入,将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重要的市场机遇。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同时,“5G+工业互联网”将推动工业企业开展内部网络化、信息化改造。据估计,仅网络化改造,在未来5年的投资规模就有望达到5000亿元。此外,5G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累计超过3.5万亿元投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产业经济贡献》认为,预计2020至2025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直接创造3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在今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情况下,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将对优化投资结构、稳定增长速度发挥关键作用。
5G环境下催生的新消费、新业态、新经济,将有效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数字化”战疫之后,“新基建”迎来新风口,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将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擘画出一幅智慧城市新蓝图。